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公布后,获奖的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他们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促成了许多医学领域的长足发展。但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年79岁约翰·格登回忆称,自己在中学时曾成绩垫底,甚至被老师断言绝不可能成为科学家。

格登出生于1933年10月2日。据英国《每日邮报》9日报道,15岁时,格登在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求学,当时在250名学生中,格登的生物科成绩排在最后一名,其他科学科目也排名非常靠后,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在1949年的学校成绩报告单中,格登被一名老师如是评价:“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他个人以及想教导他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这份成绩报告至今仍被格登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偶尔用来娱乐一下。

格登回忆说:“每当遇到什么麻烦,比如实验无法进行下去等情况时,我都会看看这份评价,来提醒自己要努力坚持,不然真的就被以前老师说中了。”虽然成绩差、不被老师和学校看好,但格登仍然非常坚持自己的想法,他对生物学的热爱从来没有减少过。法新社8日报道称,格登在多年前的一个采访中回忆称,自己少年时被生物学深深吸引,他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并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在当时还引起老师的强烈反感。

格登的父亲曾希望他去参军或进入银行工作,因为格登身体很棒且是壁球高手。但格登的家庭医生却认为他不适合在军队发展,因此将他的小感冒诊断为支气管炎,由此中断了他的参军之路。格登回忆说,幸亏当时没去参军,不然就没有现在热爱的职业生涯了。后来,格登考入牛津大学,最初读的是古典文学,后又转向动物学,正式开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1958年,格登用从蝌蚪细胞提取的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这次成功随后被应用于哺乳动物的克隆。格登在这次实验中用于细胞核移植的工具和技术至今仍在使用,他也因此被称为“克隆领域的教父”。1962年,格登在英国《胚胎学与实验形态学杂志》发表论文,论述了一个突破性理论:细胞的特化机能可以逆转。这项发现震惊生物界,也遭到很多质疑声———当时全球生物学界普遍认为,特化细胞发育过程是不可逆的。直到2006年,日本教授山中伸弥通过对小白鼠的实验,证明了一个成熟特化细胞的细胞核可以被逆转到非成熟的干细胞状态,格登之前的发现才逐渐被学界接受。

在牛津大学完成博士学位后,格登又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后工作。1971年以后,他便一直在剑桥大学工作,曾任多个生物学、遗传学等领域研究机构的负责人。据法新社8日报道,在科研生涯中,他一直兢兢业业,79岁的他现在仍坚持全职工作。在被通知获得诺贝尔奖时,他还在实验室工作。一名英国记者曾试图联系格登进行连线采访,但格登的实验室答复称:“格登正在工作,请不要打扰他。”据英国《独立报》8日报道,格登还表示,愿意将自己的部分诺贝尔奖金拿出来作为博士生的第4年科研经费(因为第4年的科研经费往往比较紧缺)。剑桥大学计划为格登办一个庆功宴,但格登表示自己很快会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鲁蕊本报记者毕方圆)

两名美国科学家分享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奖每一奖项获得者的平均年龄统计。人民网科技配图。

人民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马丽)北京时间17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二人将平均分享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目前为止,163位获奖者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1901年和2011年的化学奖,其中包括4名女性。他们平均被授予该奖项的年龄是57岁。唯一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是弗雷德里克·桑格(1958和1980年)。而最年轻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弗雷德里克·约里奥,1935年他与妻子伊伦·约里奥·居里(诺贝尔奖得主玛丽皮埃尔·居里的女儿)一起获奖,那年他35岁。

三天来,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已依次颁出,和平奖和经济学奖则将分别于北京时间11日19时、12日17时、15日19时颁发。

国际在线专稿: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10月10日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日宣布,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拉夫科威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里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共同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近几年诺贝尔化学奖归属回顾: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Gerhard Ertl)。

华人科学家李远哲和钱永健曾分别于1986年和2008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陈述)

  法美科学家分享2012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外电报道,当地时间9日11点45分(北京时间17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与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教授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以表彰他们在量子力学领域所做出的突破性研究,称他们“提出了突破性的实验方法,使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体系成为可能。”

人物简介:

塞尔日·阿罗什,1944年9月11日出生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1996年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与同事合作进行了实验球探体育比分:,发现了量子相干性,获得1992年洪堡奖。2001年以来担任法兰西公学院教授,量子物理学会主席。

大卫·维因兰德,1944年2月24日出生,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教授。196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学位。1970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华盛顿大学读完博士后后,1975年进入美国国家标准局,现在在美国标准技术研究所任教。


新闻背景:最近5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回顾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两位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奖,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而获此殊荣。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分享。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

历史上曾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等六名华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国际在线专稿:据奥地利《标准报》10月9日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近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一览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两位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奖,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而获此殊荣。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分享。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

历史上曾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等六名华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外电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9日宣布,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闻背景:最近5年来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回顾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博伊尔和史密斯发明了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两位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南部阳一郎因为发现次原子物理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而获奖,日本科学家小林诚、利川敏英因发现对称性破缺的来源而获此殊荣。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分享。这两名科学家获奖的原因是先后独立发现了“巨磁电阻”效应。

历史上曾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等六名华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村上春树。资料图片

  威廉·特雷弗。资料图片

  莫言。资料图片

因为在诺奖赔率表上拔得头两名,这几日村上春树和莫言成为了舆论中心,国内为究竟谁能成为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争得热闹非凡。而与此同时,国际上诺贝尔文学奖的赔率也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上周,在立博公司的网站上,爱尔兰文学元老威廉·特雷弗的赔率从1赔100缩少至1赔8,一跃成为夺冠的第三大热门。截至记者发稿,立博公司的赔率表上,特雷弗已经超过莫言,成为第二名。新京报记者姜妍 见习记者江楠

威廉·特雷弗突成诺奖热门

对于威廉·特雷弗突然成为夺奖热门,立博公司相关人员认为其凭借自己的文学资质,绝对有机会成为本届诺奖得主。

当然,特雷弗赔率的变化也非一蹴而就。立博公司的发言人亚历克斯·多诺霍说从上周开始一系列的投注情况改变了特雷弗在赔率榜单上的排名。“开始一直没有人在他身上押注一分钱,直到有人以1赔100的赔率押了50英镑(这意味着如果特雷弗得奖,押注的人会获得5000英镑的回报),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我们不得不把赔率缩小到1赔20,但是也没有减少人们在他身上押注的情况,我们只好再次将他的赔率缩短至1赔8。”

据了解,一个作家在赔率表上排名越靠前、赔率越低,就意味着博彩公司认为其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性越大。

亚历克斯·多诺霍称这种短时间内赔率发生大幅变化的事情他们早已司空见惯,“这是一个运行良好、老牌赌局的必备元素,当我们开始为各类奖项设立赌局时,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看到这种情况。”“这并不意味着有什么诸如阴谋的事情在发生,不过是人们都会被赔率吸引罢了。通常,当赔率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人们好像就得到了关于得主的可靠消息。”


赔率并不等同获奖率

据悉,针对诺贝尔文学奖项,立博公司会专门设立类似交易部的研究小组,并外聘顾问来研究奖项的候选人。在分别独立进行调研之后,研究小组会将各自设定的赔率集中起来,敲定落实。

不过纵观近三年来的赔率表,除了去年诺奖得主特朗斯特罗姆在诺奖公布前一周,排在阿多尼斯后面第二的位置之外,2010年和2009年的两位最终得奖者都不曾位于赔率表的前列。

在2010年,特朗斯特罗姆曾经达到过赔率表第一的位置,当时他的赔率是5赔1,而最终的获奖者是略萨。至于2009年获奖的赫塔·米勒则是爆了一个大冷门。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将于斯德哥尔摩时间明天13时(北京时间19时)公布。本次赔率是否真能成为获奖几率,到时便能一探究竟。

■ 链接

特雷弗

其人其书

威廉·特雷弗为爱尔兰的当代短篇小说大师,也是《纽约客》有史以来发表短篇小说最多的作家。他常被拿来与契诃夫比较,素有“爱尔兰的契诃夫”之称。特雷弗曾获得很多重要的文学奖项,并在2002年因为自己的文学成就而被授予爵位。《卫报评论》的编辑丽莎·阿勒代斯认为特雷弗那些风格晦暗、充满人性的小说,完全可以使他配得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一称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格雷厄姆·格林就认为特雷弗的早期作品是最好的小说集,如果不算乔伊斯的《都柏林人》的话。”

遗憾的是,说这话的格林本人曾多达十余次成为诺奖热门候选,却每次都是擦肩而过。特雷弗的一部分作品已经被引进到中国,包括今年被归入九久读书人“短经典”系列的《雨后》,还有《爱情与夏天》、《露西·高特的故事》等。

  图/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0月8日电(记者 赵竹青)北京时间17点3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以奖励他们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

据悉,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将分别于北京时间9日17时45分、10日17时45分、11日19时、12日17时、15日19时颁发。

中新网10月8日电综合报道,瑞典诺贝尔奖评审团8日宣布,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长山中伸弥与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物简介:

山中伸弥,196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府,日本医学家,京都大学再生医科研究所干细胞生物系教授,大阪市立大学医学博士(199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山中伸弥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创始人之一。2007年,他所在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小鼠的实验,发现诱导人体表皮细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活动特征的方法。此方法诱导出的干细胞可转变为心脏和神经细胞,为研究治疗目前多种心血管绝症提供了巨大助力。这一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因为其免除了使用人体胚胎提取干细胞的伦理道德制约。

约翰·戈登,1933年出生于英国汉普郡。1971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83年进入剑桥大学动物系,担任细胞生物学讲座教授,现任职于剑桥大学戈登学院。1989年获得以色列沃尔夫医学奖。被誉为动物细胞全能型研究的先驱。

由于经济危机,诺贝尔基金会将奖金削减到每个奖项800万瑞典克朗(120万美元),比2001年时的1000万瑞典克朗有所降低。


新闻背景:近五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2010年,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他们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同时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而不至于发生降解。

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

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他们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当地时间10月8号上午11时30分,诺贝尔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约兰·汉松如往年一样西装革履地步入会场,他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医学教授约翰·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各奖项从此开始陆续揭晓。

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然而,格登和山中伸弥教授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新闻公报称,两位科学家的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教科书因此改写,新的研究领域被建立起来,科学家们也能研究出诊断、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今天,诺贝尔奖的重头戏物理学奖也将正式公布。历史上曾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锟六名华人获得这个奖项。

外媒报道,这次诺贝尔物理学奖项的得奖大热门正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7月4号,宣布他们发现了与有着“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的粒子。

探索希格斯玻色子的旅程艰辛漫长,由于这种粒子无所不在却又难以捉摸,因此又称“上帝粒子”。那么希格斯玻色子是否足以获奖呢?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CMS实验小组成员之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陈国明表示:有“上帝粒子”之称的希格斯玻色子如果被证实,将堪称是半个多世纪来最伟大物理学成就。


陈国明:这个粒子是给予其他粒子质量的,说白了就是理论家关于自然界理论的一个猜想。假如希格斯这样的粒子存在,说明基本粒子就是这个层次了,不用往下分了。另外,宇宙起源于大爆炸,这个理解不一定对。如果找到了希格斯,就说明我们认识的世界,就是我们想的这样;如果没有的话,可能就引发一次革命,原来我们认识的世界就被颠覆了。大爆炸那个说法可能也不一定对。

陈国明同时表示,寻找希格斯粒子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

陈国明:10的12次方的其他粒子当中可能有一个是希格斯粒子,很难发现。就好比一堆沙子里有一颗是金沙子,你要把它找出来。

然而,尽管这项发现如此重要,但关于“上帝粒子”能否获奖,却让评委会挠破了头皮。

这是因为从1964年间,有6位物理学家在4个月期间,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这项理论的相关文章,每个人的研究都建立在其他人成果之上。甚至连希格斯本人也坦承,造就这项理论基础的关键文章,出自他人之手。更复杂的是还有数以千计物理学家从事这项研究。而一个诺贝尔奖最多只能有3个得奖人,虽可包括机构,但不颁给已过世者。

对此,伦敦国王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艾里斯预测,希格斯“总有一天”会获诺贝尔奖肯定,“但不是今年,因为证据来得太晚,且还未证实新发现的粒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物理学家克雷恩则说,希格斯玻色子赢得诺贝尔奖是十拿九稳的事。真正的谜底,也许要等到今天下午才能顺利揭晓。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8日电(记者 和苗 刘一楠)瑞典卡罗琳医学院8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细胞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当天的一份声明中说,两位科学家因“发现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即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而获奖,他们的研究成果彻底改变了人类对细胞和生物体发展的认识。

声明说,人类从受精卵细胞开始发育,在受孕的第一天后,胚胎由未成熟细胞组成,每一个未成熟细胞都能发展成形成成年肌体的所有细胞类型,这样的细胞被称为多功能干细胞。随着胚胎的发育,这些细胞进一步形成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肝细胞等在人体内承担特殊机能的细胞。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曾认为未成熟细胞发展成特定成熟细胞是单向性的,不可能再回复到多功能干细胞的阶段。

格登早在1962年通过一项经典实验,发现已分化的特定成熟细胞要想变回“从前”,是可逆的。40多年后,山中伸弥发现完整的特定成熟细胞如何在老鼠体内重组成为非成熟干细胞,通过引入少数基因,他能将特定成熟细胞重新编程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这种细胞与其他多功能干细胞的特点一样,都能发育成各种其他器官的细胞,因此具有重大的医学研究价值。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认为,这些突破性的研究完全改变了人类对自身发展和细胞分化的认识,现在人们知道已分化的特定细胞不一定仅局限于其专门的状态。随着教科书的改写,新的相关领域研究也被确立。通过对人体细胞的重新编程,科学家开辟出了疾病研究的新途径,并为疾病治疗找到了新突破口。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4万美元),由两名获奖者平分。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0月8日开始的一周,是诺贝尔各奖项集中公布的时间。决定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瑞典文学院当天宣布,今年的文学奖将于11日13时揭晓。不过,在瑞典文学院宣布这一消息前,“中国作家莫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已成为中国互联网和纸媒上讨论最激烈的话题。来自西方的消息称,莫言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都是该奖项的热门争夺者,而莫言很可能会赢得这项殊荣。

莫言可能获奖的报道最早来自于欧洲一些大博彩公司的炒作。成立于斯德哥尔摩的欧洲“全球博彩”公司(Unibet)今年8月公布了诺贝尔文学奖预测获奖名单的赔率,莫言以1赔5.5排在第一位,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以1赔8排在第二位。英国博彩公司Ladbrokes也推出竞猜,热捧村上春树是获奖人选。随着公布获奖名单时间的临近,这些博彩公司的预测被西方媒体大量转载,两人因此变成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大热门”。

博彩公司的热炒带动了各国媒体对今年奖项获得者、尤其是中国作家的关注。瑞典最大的日报《每日新闻》9月25日以“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热门”为标题,专门介绍了莫言、村上春树以及美国民谣之父鲍勃·迪伦等人的情况。瑞典国家电视台网站则称,瑞典著名足球明星兹拉坦因为推出了自传而和莫言、村上春树一起位居博彩网站前列,只是他的排名靠后,赔率远高于前两人。不过,也有瑞典媒体认为,上述预测只是在文学奖公布前的一种预热和调侃,不能当真,历史上在博彩公司排名第一位的候选者很少得奖。

德国《波茨坦新闻报》10月8日以“莫言是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为题称,这是一个伤口,每年都会受伤,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中国人赢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虽然高行健获得过,但他是以法籍华人的身份。不过,这个伤口在未来一周内很可能愈合。德国《图书报道》则认为,今年将是一场“亚洲的竞赛”。 法国《世界报》称,两名亚洲作家最有可能获得本次文学奖,在中日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这个奖的竞争意义很特别。

对于莫言是否会“获奖”,专家看法不一。多年来跟踪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旅瑞华人作家万之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瑞典文学院很久以来就关注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汉学家马悦然被选为文学院院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学院需要有精通中文的专家来准确解读中国。然而,多年来没有真正的大陆本土作家获奖,非常令人遗憾。


万之认为,虽然博彩网站有胡乱猜测的情况,但这次热捧莫言并非空穴来风。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国际书展上被隆重推荐。从种种迹象来看,今后莫言获奖的可能性或高于村上春树。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莫言是当前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但他不一定今年就能拿奖。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则认为,鉴于诺奖评选过程十分严格,从未提前解密,当前对于莫言获奖的各种猜测更多是一种新闻炒作,对颁奖本身没有太大意义。

对于中国民间和舆论对今年诺奖表现出的极大热情,周宁认为,这反映出一种急于被西方主流文明认可的心态。中国人愿意把诺贝尔文学奖看做是一个代表最高级别认可的奖项,因而产生对它的崇拜,这就可能走进误区。我们应保持心态平衡,得不得奖绝不影响中国作家的文学成就和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张颐武认为,世界中产阶级化之后,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高雅文化的标志。中国现在也加入到这个流行趋势中了。

据记者了解,由18名院士组成的瑞典文学院会首先选出5名院士组成诺贝尔委员会,负责评奖前期工作。每年9月,委员会会把提名次年诺奖候选人的邀请发往世界各地。提名人必须递交正式提名信,并附上候选者资料,于次年2月1日前送达。委员会先将不够格的提名者排除,然后将有效提名集中登记在“初选名单”,即所谓的“长名单”。4月,委员会将提交一份压缩到15人左右的“半长名单”给文学院,5月底,根据院士们的意见,确定最后大约5人的“短名单”。从6月开始,全体院士的主要任务就是阅读5名候选人的作品、撰写评估报告,并在最后进行表决,得票超过半数者则成为文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