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惠康指出,发达国家履行义务的意愿及其实际行动,是谈判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这不取决于发展中国家。
他说,发达国家的领导人应该有远见、魄力,需要有政治智慧、作出决断,不能仅仅考虑眼前利益、部分人的利益,应该更多地考虑全人类的利益、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这是发达国家应尽的义务。
黄惠康认为,发达国家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处理好国内的经济增长、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短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黄惠康还介绍说,中国与谈判各方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加拿大、印度、巴西、南非、77国集团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磋商、对话和合作机制。这些机制和渠道是畅通的,多边谈判也没有中断。
黄惠康表示,中方一直在谈判进程中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中方支持坎昆会议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国际气候谈判尽快达成一揽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
' />中新社记者 李洋
世界气象组织当地时间30日在此间举行多项活动,揭示气候变化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并探讨解决方案。未来的极端天气现象将注定日益频繁,对此人类要如何应对?
世界气象组织当天就极端天气的研究进展专门举行发布会。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主任阿斯拉尔(Ghassem Asrar)向记者分析了21世纪以来全球遭遇的极端天气。
阿斯拉尔认为,当前全球出现的极端天气都是世所罕见的,很多灾害都达到了百年不遇。他举例说,俄罗斯今年遭遇的干旱和森林大火是自16世纪以来最严重的。
世界气象组织现场发放的最新资料中提到,中国今年遭受强降雨,导致多地山洪和泥石流爆发,中国西北部遭遇的泥石流导致1500多人丧生。当年发生的其他极端天气还包括欧洲严寒、巴基斯坦的洪水等。
阿斯拉尔通过比较数据认为,199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中已经明确提出了极端天气可能将给人类造成的影响。他明确表示,1990年报告中的大多数预测都已经应验。
可能是鉴于IPCC等机构最近陷入“气候门”,所提出的结论遭到质疑,因而阿斯拉尔对于结论性判断出言极其谨慎,对于记者的提问坚决不肯“直来直去”。
阿斯拉尔表示,气候变化对于极端天气的产生显然有重要影响。他认为,未来的极端天气如酷热、飓风等出现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气象系统的分析可能要建立在一个全新的模型上面。
对于阿斯拉尔当天的分析,有记者对人类后代的前景提出了悲观的看法。阿斯拉尔则比较乐观地回应说,随着技术发展,相信人类会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世界气象组织随后还召开了一场边会(Side Event),重点研究气候变化的系统监测和分析。但会议中所给出的很多事例也与极端天气有关。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正在建立一整套完备的气象观测体系,为应对气候变化打下基础。
当天边会的主讲人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地面碳监测委员会主任贝沃莉·劳教授(Beverly Law)就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极端天气问题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她认为,加强对极端天气的监测十分重要。
劳教授说,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面监测点仍不足,这样就导致数据并不完整。她建议有关国家对比世界气象组织和美国气象机构的相关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不足。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也强调了气象数据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些国家使用数据,一些国家不使用数据,由此应对气候变化的结果还是大不相同的。
世界气象组织计划于12月2日公布2010年度全球气候报告,对这一多灾多难的年份如何总结,雅罗当天三缄其口。如何评价极端天气的成因,以及如何应对极端天气,届时将再度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完
' />中新社记者 李洋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9日在此间如期开幕。参加大会的数万人要在这个墨西哥海滨胜地共度两周。“务实”、“理性”,是记者听到最多的形容此次大会的字眼。
本届大会主办方把大会主会场与其他活动场所彻底分割,与会者被迫在各个会场间长途跋涉。更为糟糕的是,会场没有发放必要的路途指南,很多与会者纷纷迷路。
会议的开幕式变成了一场“闭门会议”。会场内莺歌燕舞,会场外怨气冲天。上午的大会开幕式将众多与会者挡在外面,非政府组织代表与媒体记者等历史上首次无法进入开幕式会场。
众多摄影记者和摄像人员对这种安排大吃一惊。很多人扛着沉重的设备在会场外茫然若失。一些记者纷纷向本国代表诉苦,然而代表也爱莫能助。
在一片混战中,本社记者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言人约翰·海(John Hay),他协助记者成功进入了开幕式会场,并让记者到主席台前拍摄了墨西哥领导人和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官的照片。
开幕式的混乱,凸显出主办方在组织大型国际会议方面仍需要积累经验。回首去年哥本哈根峰会的开局就十分喧嚣而混乱,在开幕式当天,狭小的会场竟然涌入三万多人。大会主办方此次严苛的安排显然是想吸取哥本哈根会议的教训,但无奈的是,如此安排矫枉过正。
据本社记者球探体育比分:,参加当天开幕式的各国谈判代表大都是老面孔,他们彼此互相寒暄,热情交谈,暂时撇去了谈判时的针锋相对。坎昆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参加了当天的开幕式,他在会后对记者表示,中国是带着希望来的,希望这次会议能够取得成果。
事实上,这些谈判代表的心情已不复去年哥本哈根峰会时那样忐忑不安---他们不用再为本国领导人的出席大伤脑筋。
从目前谈判进展来看,大多数与会者普遍认为,本届大会仍无法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变化协议。各国民众和舆论也并未对大会谈判结果施加太多的压力。
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依然很大,可以预料,谈判现场又将是一场场唇枪舌剑。
本届大会虽然在一片混乱中开局,但如果各方代表能拿出足够诚意,会议还是有望取得一定结果。外界普遍希望,大会不要在一片混乱中结束。(完)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简称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当地时间11月29日上午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的月亮宫酒店开幕。李洋
中新社坎昆11月29日电 题:气候大会开幕纷争难解 “成果草案”平添波澜
中新社记者 李洋
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当地时间29日上午10点正式拉开帷幕。由于外界对此次大会的预期普遍较低,因而会议将更多讨论务实合作。然而,大会仍然面临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严重矛盾,前景并不光明。
本次坎昆气候大会举行的同时,按惯例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称《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会议。这两个工作组的谈判依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分别向大会提交报告,以便全会审议和通过有关文件。
坎昆大会前在中国天津举行的今年最后一轮气候变化谈判,已经给各方谈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有助于坎昆会议的举行。
由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底到期,明确发达国家在此之后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确切的减排目标与发达国家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展开进一步的实质性讨论阻力很大。人们对于《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会议的前景普遍不感到乐观。
相比之下,《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会议的情况在最近几天也发生了逆转,形势开始朝着纷争的方向发展。纷争的来源主要是一份所谓由大会主席团编写的“成果草案要点”。这份“成果草案要点”共33页,包括10多页附录。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涉及到气候变化谈判中的所有敏感问题,包括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
跟踪气候谈判进展并评价相关文件的非政府组织“第三世界网络”(Third World Network)咨询员许程程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这份文件违反《公约》的议事规则,未通过大会成员国代表协商一致就发表出来,伤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面对如此波谲云诡的谈判形势,发展中国家要如何应对?中国和77国集团27日和28日依然举行了磋商,就当前谈判的进展情况协调立场,谋求共识。77国集团在原则性声明中提出继续深化与有关各方的合作。
墨西哥作为本次会议的东道国,不遗余力地推动会议取得实质性进展。据记者了解,墨方已和主要国家进行了密切沟通。但沟通的效果目前来看不是很大,有关各方基本仍延续了天津谈判时的立场,不愿做出更大的让步。
很多非政府组织在会议开幕之际纷纷发表声明,呼吁有关各方能够拿出政治意愿,推动会议取得切实成果。
' />英国路透社29日报道称,人道救援机构乐施会29日发布报告称,今年前9个月中,气象类灾害导致全球2.1万人死亡,是2009年的两倍多。
报告特意赶在墨西哥坎昆气候大会开始之际出炉,它以巴基斯坦洪灾、俄罗斯火灾与热浪、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不断上升的海平面等为例,阐述气候变化的严重后果。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谈判把探讨的问题锁定在穷富国家存有分歧的几项议题,如气候援助资金、雨林保护、迎接气候变暖等问题。此次谈判还欲将现行减排目标正式确定下来。
不过,乐施会公布该份报告是为了敦促各国需要尽快行动,来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
英国《金融时报》则刊文称,坎昆会谈或难获突破。
报道称,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可以说是一场“史上最牛”的会议,但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最终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以惨败收场的时候,全世界对全球气候谈判的前景瞬间转为暗淡。在这种暗淡的期许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坎昆会议将继续着乏味的焦灼。
即使一年过去了,在坎昆气候大会上要想取得非常大的进展,挑战依然是巨大的。造坎昆气候大会还是三国演义,小岛屿国家联盟等组织依旧被边缘化。
再深入说,因为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惨败,见证了欧盟话语权的逐渐弱势。全球气候谈判最核心的谈判主体,无疑是中美。一方面两者是目前全球排名前两位的碳排放国,二则是由两者在国际舞台上的综合实力决定。
联合国希望避开去年年底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混乱与剑拔弩张的情景,以维持谈判进程的继续进行,最终于明年在南非的一场关键会议上签署一份关于全球变暖的新协议。
英国能源与环境大臣克里斯·休恩警告:“我们并不指望在(坎昆)达成最终协定。此次会议的目标是重启谈判。如果能推动各国接近达成协议,维持谈判的继续进行,在林业、金融与减排承诺等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此次会议就算取得了成功。”
即使联合国自己也承认,坎昆会议不会达成最终协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