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今天召开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的视频会议。(3月22日央广网) 如今的中国,城镇化的脚步轰隆作响,这是时代前行的必然趋势。其间,难免会导致部分传统文化的式微。而地名的更改,亦是历史变迁中的一小部分。 地名不只是地名,还蕴含着一个地方乃至整个国家的传统基因和文化密码。因其约定俗成的文化属性使然,故而不会因政权的变迁与朝代的更替而轻易更改,这也是中国的千年文明能够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正如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所言,中国的地名文化资源丰富,内涵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即便地名承载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内涵,仍有一些地方出于种种目的,频繁更改地名。最常见的就是旅游热引发改名热,“兰陵”“苍山”来回换、“襄阳”“襄樊”反复改。还有一些地方傍上热门影视剧,如安徽滁州琅琊山“会峰阁”更名“琅琊阁”,伺机更名拉动地方旅游经济。这些假借旅游景点名、争打“名人故里”牌的做法,既丢掉了传统,也割断了文脉,是舍本逐末的短视之见。其中不乏蕴藏文化底蕴、象征精神图腾的老地名,也随之葬送在历史的长河里。 地方更名不同于高校更名,有别于明星更名。其原因固然再多,理由看似再充分,只要改名成功,都无一例外地伤害了传统文化,历史的空间也无法准确还原。可见,显政绩、图作为也好,赶时髦、促经济也罢,贪图的只是一时的“名利双收”,消逝的却是无价的文化瑰宝。 不言而喻,城市化建设中,我们已经付出了过于惨重的代价。蓝天不见了,清水不再了,大量地方易名,更是令人痛心疾首的现实。最近30年,我国约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永远地沉寂在了故纸堆里,家族历史与名族文化也遭遇着断裂的风险。最让人堪忧的是“相对于这样快速的变化,地名管理和保护措施就显得比较滞后”。 不可否认,更名之所以如此“随性”,主要在于约束条件的缺位。一方面地方更名的制度不够健全,易名没有受到较高规格的限制。另一方面少数地方官员任性用权,加之畸形的政绩观念从中作祟。亦如此,以致于五花八门的洋地名、怪地名层出不穷。 一个地名,不是简单的地域区分,而是当地历史积淀的文化符号,也是考究当地“记忆乡愁”的“活化石”。一个地名,既有时过境迁的烟雨沧桑,也是城市发展的深刻印痕,更与当地的民俗民风难解难分。 退而求其次,即便出于客观因素,地名不得不改,也要因地制宜,基于历史,尊重民俗,遵循地名命名的演化规律。至于可改可不改的坚决不改,保留地方百姓“一息尚存”的那一抹“乡愁”。 |
相关阅读:
- [ 03-23]更改地名不妨先听听民意
- [ 03-23]乡土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历史
- [ 03-15]让千年地名更多涌现
- [ 03-11]让地名承载更多人文内涵
- [ 02-04]任性改地名 何处寄乡愁
- [ 01-15]规范城市地名利于文化传承
- [ 01-15]地名应是城市风景线
- [ 11-30]乡愁无处安放,当打响“老地名保卫战”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