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梅村传统的走茶表演 伊凡 摄 大国外交时刻,曾沿着“万里茶道”从武夷山走到喀山的福建茶再次被提及—— 以茶为媒,友谊不远万里 东南网10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吴旭涛 通讯员 李茜) 当地时间10月22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晤。 习近平指出,大约400年前,联通两国的“万里茶道”正是从喀山经过,将来自中国武夷山地区的茶叶送至俄罗斯千家万户。 10月23日,记者来到“万里茶道”起点——武夷山市武夷街道下梅村。梅溪畔,村民们欢欣鼓舞。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来到武夷山,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大国外交时刻,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又提到了‘万里茶道’,让我们非常激动和欣喜。我们一定把这一片叶做好,让茶文化传播得更远,带来更多深化国际友谊的茶故事。”下梅村党总支书记李贵说。 来自俄罗斯的马浩茗,因为热爱茶文化,给自己取了这个中文名。马浩茗在福建农林大学攻读茶学博士期间,常到武夷山的茶园学习和实践。他说:“这里的人们对待茶山和茶叶,既有感情也有智慧,让人着迷。” 一座武夷山,半部茶叶史。这里,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 800多年前,在武夷山,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这样赞美武夷茶:“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19世纪,俄罗斯著名诗人、作家普希金在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这样描写茶:“天色转黑,晚茶的茶炊闪闪发亮,在桌上咝咝响,它烫着瓷壶里的茶水;薄薄的水雾在四周荡漾。” 相距万里,跨越时空,把两国茶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是一条“万里茶道”。 据记载,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并转销到欧洲。1617年,中国茶叶传入俄国,在当地逐渐形成饮茶之风。 “自17世纪开始,伴随着俄罗斯市场对茶叶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中俄茶叶贸易的逐渐兴盛,以大盛魁商号为领头羊的晋商抓住机遇,贯通从武夷山出发、横跨亚欧大陆、直抵俄罗斯恰克图的茶叶贸易之路。”武夷山市文化馆馆长杨义东说。 “万里茶道”长达1.3万公里,是继“丝绸之路”后在亚欧大陆兴起的又一条国际大通道,带动沿线200多个城镇的发展。 位于武夷山东部的下梅村,是“万里茶道”的起点。23日,记者在下梅村村口看到,一块刻有“晋商万里茶路起点”的石碑,吸引不少游客合影。 据《崇安县文史资料》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年),其时武夷茶集崇安下梅,盛时每日竹筏三百艘,转运不绝。” 19世纪40年代“五口通商”以后,北上茶叶之路被海上茶路代替。“万里茶道”历经沉浮,但依然是对东西方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的“世纪动脉”。 “如今,下梅村已成为‘万里茶道’旅游和研学的重要目的地。”李贵说,目前正全力整合资源,打造精品路线,努力让下梅重现当年盛景。 “万里茶道”也是国际友谊的纽带。从古至今,以茶会友一直是福建人的待客之道。品着福建茶,福建人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大。 2013年9月,中蒙俄三国代表签署倡议书,迈出“万里茶道”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球探体育比分:3月,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同年12月,“万里茶道”申遗推进会在武夷山举办。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习近平主席为闽茶“代言”。他送出的国礼,正是一套富有福建文化特色的茶礼盒,其中就包括武夷山大红袍、武夷山正山小种等极具代表性的福建茶。 福建是产茶大省,是乌龙茶、白茶、红茶、茉莉花茶等茶类原产地。2023年,全省茶园面积372.7万亩,居全国第五;茶叶产量55.01万吨,居全国第二;毛茶产值、单产、出口额、茶树良种覆盖率等均居全国前列。福建的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数量、茶叶品牌中国驰名商标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400年漫漫茶道,从最初的步履蹒跚,已发展为汽笛轰鸣。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2021年1月21日10时19分,首班武夷山“国际货运班列”在武夷山陆地港鸣笛发车,从武夷山出发经新疆霍尔果斯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等中亚港口;同年6月5日,载有闽北茶叶及相关货物的首列“大红袍号”列车开行,谱写了“万里茶道”的新篇章。 茶文化引八方来客。去年底,2023年(第四届)海丝茶文化论坛在武夷山市举行,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使节、国际友人、海外华侨华人、海内外茶界专家学者、青年网红代表等逾200人,齐聚“万里茶道”起点城市,叙茶缘,话茶事,谋茶业。来自中国、俄罗斯、爱尔兰、也门等国家的8位网红获聘“福茶”海外传播官,不断推动茶文化“走出去”。 “近年来,闽茶海丝行、福茶驿站、中澳茶文化旅游周等活动陆续开展,也让茶叶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武夷山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当下,武夷山茶企也正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在国外设立大红袍文化推广中心,并招募国际志愿者,以茶为媒向世界分享中国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