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些机构,常常会看到一些牌子上面写满了荣誉,光彩夺目。有些牌子当然是靠诚实劳动、热情服务换来的,但是有些其实是投机取巧、花钱买来的,而让人不安的是,这样的乱象甚至还发生在医疗卫生行业里。就在今年1月11日,一个名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名为“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这里颁出的奖项全是明码标价,很多与会者就是为了一块牌子,愿意花高价前来“购买”。

参会者皆有奖,只要愿意交钱,“十大”、“示范”、“优秀”医院的牌匾甚至可以齐挂,某机构一次就拿了4个奖。医院竞相高价购买这些自欺欺人的奖项,好比给自己脸上涂脂粉,粉越厚,“姿色”越可疑。就好像某一家医院疯狂地投重金做广告,谎言狂语加黄色小故事狂轰滥炸到令人恶心的地步,很难不引起人们的质疑——一切太不正常!

医院员工很难不知道这种弄虚作假,如何产生真正的工作荣耀感,内心的鄙视甚至会油然而生。

你对外宣告自己是什么,你可能真的是什么。作为医院,在不受骗也无暴力胁迫之下,还愿意主动花钱从骗子手里买假奖项;在明明知道这些牌匾是骗子语录,还愿意高高挂起这些谎言,这种行为本身和骗子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只会拉低自己的行业品牌地位。难道很多人热衷于造假可以成为自己公开造假行骗的理由吗?

这些抱着投机心态的医院管理者,只想在最短时间内营利,他们极度缺乏资质及资源,没有核心竞争力,但又不想脚踏实地靠医疗服务质量取胜,才极度迷恋这种打擦边球的广告营销游戏,想通过欺诈手段来赢得生意。民间医卫行业协会的假奖牌为何卖得如此火?这种背后强劲的广告需求是根源。

那些真正有资质和社会口碑、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无比珍惜医院品牌的管理者,是不可能花钱买这种假奖项的。聪明的人就医选医院,可以先看广告。广告做得越多可能越虚弱,广告越是虚假浮夸,医院越不可信任。那些优质的好医院,广告往往做得极少,甚至从来不做。医疗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医院宣传靠的是病人口口相传的口碑,而不是变态癫狂的广告轰炸战术。

这种公然的造假售假到了如此公开化的猖狂程度,政府职能部门不应只做旁观客,应主动追罚售假机构,否则即是失职不作为。

吴帅(广东 医生)

一些不能洁身自好的专家和领导,拿了不该拿的酬劳,为荒唐骗局提供了必要的光环,才让不少欲赚取更多资本的与会者闻风参加。

看到医院琳琅满目的奖牌,老百姓们心中都会油然而生一股敬意。然而,令人气愤的是,有些奖牌竟是投机取巧、花钱买来的。据央视报道,今年1月11日,一个名叫“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名为“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这里颁出的奖项全是明码标价,吸引了一批高价购买的与会者。

既然是假冒的学术组织,就必然要被依法取缔;既然是虚假的奖牌,就等同一堆废铜烂铁,而那些凭空造出这么一个假冒医卫行业学会、行欺骗敛财之实的李鬼,也必须因为自己的违法事实,受到国家法律的严厉惩处。是以,这起事件经央视曝光后,国家卫生计生委迅速站出来澄清,揭穿了这个所谓学术组织的非法身份,国家民政部也积极组织力量进行调查。

眼下,打李鬼已没有多少悬念,负有监管之责的有关部门和人员,因为监管不到位,挨几下板子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对于那些参演这场活闹剧的“演员”们,还需查个清楚,他们也是这场荒唐骗局的参与者。首先应当追究的,便是那些在假冒学会中担任名誉领导的“重量级人物”。正是这些不能洁身自好的专家和领导,拿了不该拿的酬劳,为荒唐骗局提供了必要的光环,才让不少欲赚取更多资本的与会者闻风参加。

除了查处主角们,还要曝光那些倾力演出的“群众演员”。试想,如果没有中央媒体的曝光,假如没有国家卫生计生委出来发声,来自全国各地获奖的将近300个机构和个人,竟然都发现不了李鬼的蛛丝马迹吗?国家明令禁止下开展的顶风违纪评比,错过日期了居然还能报名。最令人想不通的是,连餐饮行业在这里都能拿得上奖。可以像超市一般卖奖牌,这样的所谓医卫行业学术组织活动,破绽之处放眼皆是,只是谁也不愿戳穿而已。

其实,在这场集体骗局中,受害者还是一头雾水的老百姓。一名“群众演员”直言不讳:“花钱买个牌,装门面,回去以后挂着糊弄老百姓呗。”现实中,医院机构想要获取实绩殊为不易,既要看门急诊量、床位数、医疗设施、人才队伍,也要看学术科研实力、医院文化等。花上区区几万块钱,便能轻松评上大奖,实在是小投入大回报。可是,那些慕名而来的人民群众,享受的医疗服务往往名不副实,切身利益将受到无形损害。

社会治理中的很多问题,都与信息不对称、监管不给力、权力不自爱直接相关

来历不明的“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进行所谓评奖,一时应者云集。原卫生部、药监局的专家、官员站台,“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十大百姓用药放心药企”“百姓放心示范药店”等金字奖牌各有归属,却不过是一场明码标价的荣誉大贩售,花上两三万元就可以领个奖回去“糊弄百姓”或者作为系统内部评先进的依据。近日,媒体曝光的“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揭露出评奖背后的利益链条。

以奖牟利、拿钱买奖的事儿不时发生,骗局的导演们往往毫不避讳地直奔主题:想要获奖先给钱,钱越多奖项就越重,还可享受“私人订制”的优待。而吊诡之处在于,这样的骗局中,似乎没有输家。主办方直接牟取利益,买奖者也不虚此行,甚至可以把奖牌倒手转卖;而受邀的相关专家亲临现场、与获奖者合影留念,同样能博取不菲好处。

没有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被瓜分的各种利益,最终来自对患者的薅羊毛。不明就里的患者,不知道“百姓满意放心医院”“文明服务示范医院”等奖牌可以花钱买到,于是信以为真,在晕圈效应下放松了对过度医疗、天价诊费的警惕,甘心掏钱求医。可以说,这样的颁奖典礼,目标受众是花钱买奖者,但最终的埋单者和受害者,却是市场、是患者。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总目标,推进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重要内容。而这场看起来老套的骗局中,正呈现出三个社会治理的关键词——信息、监管和权力。

普通患者可能不知道,对于各类评比表彰活动,政府一直在进行清理,去年国务院就取消了76项。他们同样不知道的是,那些悬挂在医院门口的奖牌,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哪一个是花钱购得。要减少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只有增加所有评奖和评奖主办机构的透明度,晒出相关机构的信息,并将这一规则公之于天下。久而久之,公众自可增强对各种“山寨荣誉”的分辨力。

评奖是否合法合规,主办者是否具有相关资质,都有清理的依据和明确的规定,理应严厉打击。虽然搞评比卖奖往往是一锤子买卖,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给监管和治理增加了不小难度。但是其结果——那些挂在院门口、打在广告中、印在册子上的各种“荣誉”,不是昭然若揭吗?若要遏制这样的冒牌奖项欺世、虚假宣传横行,该清理的,恐怕还有背后的监管漏洞甚至是利益纠结。

在这次荒谬的评奖活动中,拿了好处费出场的“重量级人物”,无疑是连结起主办方和买奖方的一颗重要纽扣。对这些曾在相关主管部门担任过领导职务的“名誉领导”,买方卖方看重的都是其权威——或是政府关系、或是业界名声。即便是一张合影,也似乎产生了“有背景”“被认可”的言外之意。不管是被蒙蔽了还是被俘虏了,这些领导和专家都涉嫌滥用职位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力,应该受到原所在单位和法律的约束乃至警诫。

不仅是评奖,不仅是医疗卫生领域,社会治理中的很多问题,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环境污染、贪污腐败,都与信息不对称、监管不给力、权力不自爱直接相关。而公开信息、强化监管、束缚权力,则是针对这类问题的合理路径选择。正如患者是这场卖奖骗局中“不在场的上当者”,治理中的种种问题,承担其后果的往往是社会和公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是民生所系,更是执政之基。

无论是叫苦不迭的受害医院,还是暗自庆幸没有上当的医院,都在质问:为什么非要等到“灾后重建”?为什么不能“预防灾害”呢?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违规敛财的勾当,让人震惊又引人深思。这个至今身份不明的组织,曾公开给所有医院发通知,号称“你院被评为全国百姓满意医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授牌仪式”“交费28000元就可以拿到牌子”。授牌会议如期在北京举行,敛得卖牌资金高达千万元。“李鬼”仿冒“李逵”招摇撞骗如此轻易得手,引发社会热议。

回看该组织行骗历程,从其发出评选通知到最终举办授牌会议,长达一年。而早在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就下发了《全面清理评比达标表彰的通知》,“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这一评比明显违规。很多医院院长在收到这家学会的通知后,主动转发给合法的中国医院协会,提醒协会打击“李鬼”。中国医院协会从各种正规渠道发出了声明,也向上级机构反映情况。但遗憾的是,并未产生任何实质影响。

如今,“李鬼”带来的灾难成真。无论是叫苦不迭的受害者,还是暗自庆幸没有上当的医院,都在质问:为什么非要等到“灾后重建”?为什么不能“预防灾害”呢?是中国医院协会的反映渠道受阻,还是有关部门不屑于理睬?扶还是不扶,管还是不管,一家身份不明的组织,一场违规评比的活动,在医药领域何以历时一年之久?个中原因,发人深省。

中国医院协会开展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活动已经持续14年之久,能够加盟挂牌的医院,都必须经过行业评审专家现场考核并实施网络直报医疗质量数据,还要在当地广泛收集民众反响,合格者才能获准免费挂牌。并且,在每年的考核过程中,不仅有新医院挂牌,也有不合格医院被摘牌。这项活动能够在动态监控中前行14年,一定程度上说明它能够符合当前医疗改革的形势。

应当说,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医疗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存在,对于广大患者而言,医疗行业开展正常的医院评选活动,既能帮助普通人作出就医判断,客观上也有助于倒逼医院加强管理与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吸引力。从这个意义出发,不能因为“李鬼”的漏网就把相关评选活动一棍子打死。

尽管“李鬼”已被广而告之,闹剧也即将收场,但反思却不能缺席。正如不少医院院长所呼吁:坚持严打“李鬼”,为中国医院协会全国百姓放心医院活动正名。正视这种呼声,一方面,须不断健全完善正规活动的流程、机制,增强评选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加紧织密制度之网,增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落实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才能让“李鬼”真正无处藏身。

不妨先把这个“医院管理学会”的“名誉领导”名单公布于众,让大家看看哪些人在为行骗背书,依法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不管好这些“重量级人物”,这个骗局被戳穿,还会有下一个冒出来。

据央视报道,最近一个名为“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在北京召开了名为“2013中国医院管理学术年会暨颁奖典礼”的活动,给300余医疗机构、医药企业等颁发奖项,诸如“全国十大百姓满意放心医院”、“十大百姓用药放心药企”等。随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声明,与“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不存在业务指导关系。

除了主角不同,这个故事看起来没有太多新料。一个山寨机构,搭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假台子,给那些多数并不糊涂、只是心怀鬼胎的机构或个人,颁发了众多山寨奖项。这类骗局之所以长盛不衰,重要原因即在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说是“受害者不在场”的骗局。山寨机构能获得巨额利润,而那些花钱买牌子的,回去通过蒙骗消费者,也可收回“成本”。

但类似骗局总能“假戏真做”,自然也会有比较“逼真”的地方。这些地方,或许正是打假的“七寸”所在。以“医院管理学会”来说,虽然调查显示,这是没有正规注册的山寨机构。不过据央视报道,它的“名誉领导”,却都是曾在相关主管部门,担任过领导的“重量级人物”。在颁奖当日,这些“重量级人物”也悉数到场助阵。

可以想象,在当下现实中,从这些领导手里接过奖牌,哪怕奖牌本身一文不值,把合影拿回去,也能起到相当说服力。这个山寨评比,举办了已经有些年头。之所以“长盛不衰”,源源不断地有人送上门,这些“重量级人物”难辞其咎。他们的官方背景,除了为这个山寨机构“注入”公信力之外,还可能成为一种保护性力量。主管部门的“老领导”成为该山寨机构的“名誉领导”,旁人“主管”起来,难免有所顾忌。

央视在曝光时,不知出于什么考虑,给出席这个山寨典礼的领导们,都做了虚化处理。其实公众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到底哪些部门的哪些“重量级人物”,成了这个山寨学会的领导。不要说这个学会是否合法,本就存疑,就算是正规学会,官员或者退休官员也不能随便收费去兼职。现任官员自不必说,对退休官员,《公务员法》也有明文: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3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卫计委的最新回应,除了撇清和“医院管理学会”的关系之外,表态“对调查中涉及卫生计生系统人员的情况,也要严肃查处”。第一步,不妨先把这个山寨学会的“名誉领导”名单公布于众,让大家看看哪些人在为行骗背书,依法又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不管好这些“重量级人物”,这个骗局被戳穿,还会有下一个冒出来。

□敬一山(媒体人)